近期绝大多数人身边都已不再出现新冠新增感染病例,往日活跃在大众视线中的相关话题踪影难觅,似乎新冠病毒真的在短暂的高密度流行后消失了。
当下疫情整体流行水平处于怎样的态势,新型变异株在我国是否有检出又是否会引起新一轮大规模流行呢?此前多地疾控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称,目前处于病例散发状态。
感染率下降,新冠病毒真的传不动了?
春节假期后,中国疾控中心在最新的疫情通报中提到,“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随后1月28日,话题#专家称新冠病毒有点传不动了#登上微博热搜榜一引起众多网友关注,阅读次数达3.3亿。
对此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表示,“新冠传不动”说法不准确,病毒永远也不会传不动,未来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
对此部分网友表示此前西方社会选择群体免疫是无奈躺平,而我们秉承生命至上经过了长时间精准防疫动态清零,也有网友指出由于处在免疫期所以短期内不会有高峰,但也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消失了,做好个人防护仍旧很有必要。
同日,据健康时报报道,1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最低降至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并不会引起大规模流行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
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文对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疑问作出回应指出: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截至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
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
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对于CH.1.1仍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同时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新冠病毒去哪儿了?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
据五节舆情监测系统显示,自1月以来一个月内新冠相关话题传播形成几轮高峰,由此可见新冠病毒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2月4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内容指出2月2日,全国现有新冠病毒感染住院病例98742例,其中7918例重症;1月27日至2月2日,全国死亡病例3278例;截至2月2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041.9万剂次,接种总人数131026.7万人。
而对于不少人关心的新冠病毒似乎凭空消失了的问题,多地疾控回应表示病例目前处于散发状态。
北京:本轮疫情已过高峰,进入尾声,目前处于病例散发状态,主要流行毒株依旧是BF.7和BA.5.2。
湖北:目前全省整体疫情高峰已过,处于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未出现反弹。
四川:四川省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过,新发感染下降趋势明显。
西安:随着人群感染率的上升,将形成较为有效的免疫屏障,人群中病毒传播速度将缓慢下降。
此外,多地将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服务的消息也引起广泛关注,从2月7日开始,湖南就将提供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服务,北京、深圳、武汉等地也在计划推出,价格在30~50元不等。
结语
虽然目前由于感染高峰刚过去不久形成了一定群体免疫而使得新冠病毒感染处于散发态势,但仍旧不能降低防护意识,部分专家的言论有时也仅仅是一面之词,对于新冠防控我们仍需持以谨慎态度,病毒无法被彻底消除,坚持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病毒对身体带来的影响才是与病毒共存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