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公职人员被曝在微信群内发不雅信息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热门话题。这一事件不仅考验公职人员的廉洁形象,也引发了人们对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深思。
如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属工作人员被曝在微信工作群内发布不雅信息,随后紧急澄清是被病毒入侵,而后又改口被盗号,言辞闪烁模糊,让人不禁怀疑其言论真实性;而此前河南焦作官员将和情人的私人对话误发在微信工作群内,其放肆言论“全区都知道我们的关系又怎样,都可以摆平”令民众震惊。官员不雅事件频发使得民众对政府部门产生了大量的负面猜想,引发了对权色交易、政治腐败以及官员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广泛讨论。
图片来源:新京报官博
网友及媒体意见
舆论场中网友评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借此类事件调侃公职人员,将政治事件泛娱乐化;二是此类事件伤害了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三是质疑不雅事件涉及权色交易、贪污腐败行为;四是认为应该加大对体制内工作人员的监管和整顿。
图源:新京报官博评论区
媒体及网络意见领袖的舆论则聚焦于公职人员的生活作风问题、反腐工作等,引导社会整体舆论方向,并督促相关部门查明真相。
2月24日,“南方周末”发布题为《城改办主任误发偷情信息到工作群:别被“你的身体只属于我”带偏了焦点》的文章,评论认为调查不应该限于性丑闻,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上述两个疑问上。查清楚性丑闻暴露之后,郭某某到底是如何“摆平”的,背后涉及哪些人。7月16日,齐鲁晚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穿丝袜等我”,工作群现不雅信息!公司称遭病毒入侵,网安专家:可能性不大》的文章,指出公职人员“手滑”将不雅信息的事情背后反映了相关人员作风不正,湖南省政府不应回避和敷衍舆情,应该严肃处理相关事件,避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受损。
研判:性丑闻事件的实质是公职人员权力的失控
一、政府应及时处理相关舆情,避免塔西佗陷阱发生
公职人员是承担着重要公共职责的人员,他们在政府和行政机构中担任领导、管理和执行职能的角色。他们的首要职责是代表公众利益,为社会福祉和公共利益服务,通过制定政策、管理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
类似公职人员因在工作群中发错消息而无意中“自我检举”的事件不胜枚举,尽管这种现象的发生与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应用的广泛使用有关,但从本质上则反映了公职人员长期以来在工作作风上存在的沉疴痼疾。由于这些事件涉及到官员的生活作风以及可能存在的贪污腐败问题,公众除了对涉事官员的生活作风进行批评和吐槽外,也开始质疑官员的选拔晋升制度。一些民众将政治事件泛娱乐化,将其作为日常生活的谈资,不仅对政府部门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消解政府及公职人员的权威,同时也反映出公众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趋势。政府需要警惕类似舆情再度爆发,以避免进一步损害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并避免陷入塔西陀陷阱,对后续政府工作造成不便。
二、公职人员权力失控,亟需加强监管和作风建设
以河南曝光的官员不雅信息为例,其中很多内容都显示当事人对党纪国法的无视,同时也揭示了部分基层官员权力脱轨的现象。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增强,涉及官员的舆情事件逐渐向基层延伸,将之前隐藏在基层政治生态中的潜在社会风险暴露在表面。这种权力之间的利益勾结和官员权力脱轨现象容易引发公众和舆论场的恐慌和焦虑,甚至可能对整个政治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但很显然,这些无法无天的官员或者公职人员并不能再“一手遮天”,当其行为被曝光至网络,网民也是他们的监督者。公职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网民的监管作用和舆论的力量。政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应当积极鼓励并保护网民参与监督的权利,倾听他们的声音,回应他们的关切。网民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举报、曝光以及舆论监督等方式,对公职人员在微信群中的不雅信息进行监管和追责。只有实现政府、网民和公职人员的有机互动,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信力的提升。